2024年10月上旬,来自北流市的“00后”大学应届毕业生小覃在亲人及红十字志愿者的陪同下成功捐献了25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身在远方的一名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种子”,他也因此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8599例、广西第660例、玉林市第22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小覃的姐姐到采集医院陪同小覃完成捐献
今年23岁的小覃毕业于天津某高校,他为人谦逊低调,乐于助人,在校期间他热心公益,经常参与班级、院校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4月,在一次学校组织开展的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中,通过当地红十字会志愿者的宣传讲解,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和献成分血类似,不仅不会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还可以挽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于是他便毅然填写登记表,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2024年6月的一天,即将离校的他接到了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被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的配型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相合,在征求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去挽救患者的生命时,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没问题,我愿意。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毕竟几十万分之一这么小的概率都能配型成功,那说明这就是缘分。而且一想到捐献成功能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小覃将自己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告诉家人和朋友,对于小覃的决定,他的家人一开始并不理解,有许多顾虑,担心捐献后对身体有所伤害。面对家人的担忧,他没有放弃,主动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和报道,在充分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和知识后,耐心地跟家人沟通讲解,并向家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捐献的坚定意愿。终于,通过真诚深入地沟通,小覃的家人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跟平时的献血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时间会久一点,程序繁杂一点而已,并不会影响到捐献者的身体健康,最终同意了他的决定。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到采集医院慰问小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