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造血干细胞捐献 >正文
大爱!玉林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白血病患者
2024-08-22

近日,广西医科大学玉林校区的一名大三医学生在南宁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4526例,广西第510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玉林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学生、玉林第15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MTXX_MH20221222173006079

捐献完造血干细胞后,黄同学收到鲜花和荣誉证书。


 

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患者匹配成功,满满成就感  

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来自百色的黄同学来到广西医科大学玉林校区报到,作为一名药剂学的学生,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涯。一天,一辆献血车开进校园,从没有献过血的他,第一次走上车献血。

“要不要预留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匹配成功就可以救人。”献血中,医护人员的话让他首次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

他思考一下,便同意了,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捐献者。2022年2月,他还在家里过着寒假,意外收到玉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一名白血病患者和他预留的造血干细胞血样初步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意愿捐献,进行高分辨配型检查。

“有点惊讶,因为献血时自己觉得概率太低,不会匹配成功,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像中了彩票一样的好运气,黄同学很爽快同意捐献,但他又多了一丝担忧,因为初筛成功不代表高分辨配型就是成功的,高分辨配型时有很大一部分志愿者未能通过,他害怕自己让患者看到希望然后又破灭。

接下来,他十分配合玉林红十字会的安排,进行高分辨配型和体检,当得知全部通过后,他终于放心了,激动和高兴油然而生。“我隔壁病床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一位50多岁的阿姨,她等了10多年才跟一个患者匹配成功,而自己一年多就匹配上了,很有成就感。”黄同学说到。

克服困难捐献,父母从反对到以他为荣  

他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后,遭到了他们的反对。他们完全不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认为儿子被人骗了。黄同学花了好大功夫跟他们沟通,向他们普及这个医学知识,父母半信半疑,但拗不过黄同学的坚持,寝食难安。

为了消除父母的担忧,12月中旬住院后,他每天都跟父母视频,并且把每一餐的饮食拍照发给父母。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需要每天打两针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这让他出现腰酸胀、肌肉痛、全身乏力等不适症状,有时痛得睡不着要吃止痛药入睡。

捐献前的一天,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他发高烧,一度说不出话来,如何是好?捐还是不捐,成为一道难题?这让他内心很纠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跟他沟通,以自身身体健康为主,不要有心理负担和愧疚感。而他内心却渴望着救治那位素不相识的病患。

第二天清晨醒来,他退烧了,身体状况也还不错,于是他决定继续捐献,医院开始采集他的造血干细胞。他的大爱和坚持,感动了身边的医护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病友,大家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夸赞他。

采集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即刻出发,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迅速送往患者所在城市的医院,开启生命的接力。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给他送来鲜花、荣誉证书,当他把这些照片发给父母时,父母终于放下心,随机把照片发到家族群里,告诉大家儿子做了一件救人的好事,言语中满是自豪感、光荣感。

 

mmexport1671701256512


mmexport1671701262929

黄同学躺在床上,机器正在采集他的造血干细胞。


 

越来越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默默助人  

“完成捐献了,心理惦念着的事放下了,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黄同学说,准备在冬至当天出院回家,陪伴父母。而他将以自身经历宣传发动身边人,多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一名志愿者救助更多的人。

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是一项拯救生命、造福社会的公益事业。如今通过宣传,越来越多的玉林人开始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默默用自己的能力去救更多的人。

记者了解到,除了黄同学,玉林还有另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周先生,也已经通过高分辨配型和体检,即将前往南宁住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一名患儿。

周先生盼捐造血干细胞已经盼了3年,这次终于等到捐献机会。原来这期间他接到2次配型成功的通知,第一次还做了高分辨配型,但结果均不了了之。直到2022年10月,他再次接到通知,与一名患儿高分辨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答应了捐献。

周先生是玉林一名公务员,坚持献血已经有14年,献血次数达110次,献血总量为41600毫升,在2017年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成年的第二天我就去献血,当时还是个学生,想帮助别人又不知道自己能做点啥,而献血是比较简单的,挽起袖子就可以了,这是自己能救人一命的途径。”周先生说,自己这么多年坚持献血,未来,他依然坚持下去,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