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区县动态 >正文
全村人伸援手 14岁地贫女孩迎来新生
2024-04-11

清明节后上班第一天,陆川县米场镇桥鲁村村委会就收到村民卢辉送来的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原来,卢辉的女儿小莹是重度地贫患者,多次获得村委会的大力帮助,4月3日小莹成功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目前身体各项指标恢复良好,术后细胞生长情况稳步提升,预计今年11月就可以回家。

c0e702d88aa438241f687d0b4d3fc725_W020240409747609867410.jpg

卢辉(右)给桥鲁村村委会送去锦旗和感谢信。

女儿配型成功  全家却为手术费犯难

目前小莹正读初二,她出生6个月后就被确诊为重度地贫,每个月要输一次血,并定期打排铁针,最终只能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但很难找到适合的配型供者且移植医疗费用高。因此,这么多年她只能坚持保守的输血治疗。

“9岁以前还是一个月输一次血,9岁后每半个月就要输一次血了。”每每谈起小莹的输血经历,小莹的父亲卢辉就一阵阵心疼,因为确诊时孩子年龄太小,血管细,输血时找血管有些难度,每次扎针时孩子撕心裂肺的叫喊声,让他内心很难受。

2013年,小莹的父母带着小莹和小莹的妹妹到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配型,十分幸运,两人配型成功了,这让小莹的父母兴奋不已,但高昂的医疗费又让他们犯了愁:40万元的手术费用,而且后续大半年的监测治疗和陪护还要一大笔支出,他们承担不起这笔费用。

为了给小莹凑手术费,卢辉夫妇努力打工赚钱。幸运的是,他们迎来了医疗惠民的好政策。孩子14岁这年,医生告知他们,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费用降至20万元,建议孩子尽快手术,否则年龄大了风险也更大。

虽然手术费降低了,但20万元的医疗费和后续治疗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仍是天文数字,但这是小莹获得重生的唯一机会,因此,卢辉夫妇掏出了全部的积蓄,并向银行借了款,可距所需的医疗费用仍差近10万元。

村委会伸出援手  助力困难家庭筹集医疗费

“小莹一家等了近14年才等来了这次移植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出一份力,帮助他们这个家庭渡过难关。”得知卢辉家的困难后,桥鲁村党总支向全体村民发出了捐款倡议,并联合学校开展爱心捐款活动。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爱心接力迅速在全村展开,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村民群众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就募集到了9.5万余元,解决了他们的费用困难。

其实早在2015年,桥鲁村干部在日常入户走访联系群众时,就已经了解到小莹的情况。当时正值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期间,小莹一家被纳入了贫困户,获得了低保政策保障。卢辉表示,纳入低保后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报销政策,之前每月要到医院进行2次排铁和输血,需要800多块钱,有了低保可以报销一半费用,真的大大减轻了家里的压力。因为孩子要定期输血,需要先找人去医院给孩子献血,这么多年来,桥鲁村干部经常到医院给小莹无偿献血,还帮他们在微信宣传,呼吁更多人来帮助他们。

熬过苦日子  地贫女孩迎来新生命新生活

“我们全家真的很感恩村委会和大家的帮忙。”小莹的父亲动容地说,孩子如今顺利进行了移植手术,恢复指标良好,孩子状态很好,为了表达全家的感激之情,他特地写了感谢信,并送上锦旗。

记者了解到,大概一周后小莹就能出院了,但由于她的身体还在恢复中,免疫力比较差,容易被细菌感染,因此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比较高,而且之后每周都要到医院进行复查,因此,卢辉的爱人在南宁租了房子以方便照顾孩子,卢辉则在家附近的厂里打工赚钱。

卢辉看着手机里保存的以前女儿治疗时全身插满管子、边输液边哭泣的照片和视频,想到如今女儿迎来新生,不用再忍受病痛折磨,不禁红了眼,喜极而泣。“终于熬过来了,我相信,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卢辉说道。